最近金价的“小波动”没吓走散户——10月21日到22日跌了7%,但实物黄金ETF的资金没怎么外流。这背后,摩根大通一份最新报告,把“黄金能不能取代长债当股票对冲工具”的话题,推到了市场聚光灯下。

摩根大通:金价未来三年内可能会翻倍

其实今年金价已经涨了54%,ETF持有量也涨了19%,但投资者的“配置逻辑”正在悄悄变。以前大家对冲股票风险,首选是久期超过七年的长债;可去年“关税解放日”那回,股市和长债一起跌,靠长债对冲的策略亏得惨,大家突然发现:“原来长债也靠不住?”

摩根大通:金价未来三年内可能会翻倍

摩根大通的策略师算了笔细账:现在全球非银行投资者(比如散户、家族办公室)的资产里,股票占了48%,黄金只占2.6%——这比例够不够对冲股票风险?他们说“可能不够”。如果把以前用来对冲的2%长债(占债券总配置的十分之一)换成黄金,黄金配置就能从2.6%提到4.6%。而要达到这个比例,未来三年金价得涨110%——毕竟资产还在扩张,股票可能继续涨,债券和现金每年也会增加7万亿美元,金价不涨,配置比例提不上来。

摩根大通:金价未来三年内可能会翻倍

不过这不是“拍脑袋”的预测,是“如果配置转变发生”的推演。而且和上世纪70年代的黄金热不一样——那时候大家买黄金是怕货币贬值,美联储一收紧政策,黄金配置就掉了;现在买黄金,核心是对冲股票风险,就算股市涨,黄金也能跟着“扛事儿”。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也显示,70年代末黄金配置的高峰期,都比现在低——这说明,现在的逻辑是“新的”。

摩根大通:金价未来三年内可能会翻倍

市场上现在有三种声音:有人觉得“长债对冲失效的痛点在,黄金肯定能起来”;有人犹豫“配置比例能不能真的提到4.6%?毕竟买债券的习惯改起来难”;还有散户说“跌了正好补仓,反正长期对冲的逻辑在”。

说到底,摩根大通的报告其实是抛了个“可能性”:如果黄金真的变成股票的“结构性对冲工具”,金价的空间可能比想象中大。但至于会不会发生,还得看投资者的选择——毕竟市场的事儿,从来都是“逻辑先到,行动跟上”。

对普通投资者来说,与其盯着“翻倍”的数字,不如先想清楚:自己的资产里,有没有给黄金留个“对冲的位置”?毕竟投资的本质,从来都是“用确定的逻辑,应对不确定的市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