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深圳大鹏半岛的风里,飘着股挥之不去的闷痛——那个因“绝美日落海景”火遍户外圈的“望郎归”,80天里吞了3条鲜活的生命。
8月10日,27岁的贵州小伙蔡磊独自扛着相机进山,在“望郎归”山顶给女友发了张晚霞照,之后手机就成了“哑巴”;9月6日,58岁的台湾游客魏某跟着导航走野路,失联5天后被找到时,身体已经凉透;10月16日,32岁的钟某军戴着运动手表出发,最后一条轨迹停在“第三观景平台”,等找到人时,已经没了呼吸。
三个素不相识的人,栽进了同个“坑”——“望郎归”是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自然公园的未开放区域。这里没有铺过的路,踩出来的野径像团乱麻,岔口多到老驴都能走丢;没有手机信号,喊破喉咙也传不出山;没有应急救援点,哪怕摔一跤划破动脉,都得靠自己爬出去。可就是这么个“三没有”的地方,却因“能看到深圳最野的海蚀地貌”“日落时海水像倒了杯橙汁”,成了户外爱好者的“打卡圣地”。
“不是我们没提醒。”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,从去年5月开始,公众号就发过“未开放区域禁入”的提示,今年更是挂了几十块警示牌,巡逻队天天在山脚下劝。可总有人觉得“我比别人厉害”——蔡磊出发前跟女友拍胸脯“我体能好,半小时就下来”;魏某跟朋友说“我走过阿里山,这点路算什么”;钟某军甚至查了“攻略”,说“跟着轨迹走肯定没错”。
“错就错在‘攻略’里没说,野路的‘轨迹’是活人踩出来的,也能变成死人的‘终点’。”深圳市大鹏新区山地户外运动协会会长巩霄翔的话像根针:“望郎归的路有多野?有的路段坡度快70度,脚底下全是松动的碎石,踩滑一步就是悬崖;夏天的深圳像个大火炉,山里的闷热气能把人闷到中暑,连掏手机的力气都没有。”
现在网上吵开了——有人说“得给山里装信号塔,修指路牌”,不然出了事都没法求救;有人说“干脆把野路封死,省得有人冒险”;还有人骂“这些人自己找死,怪谁”。可骂归骂,疼归疼,更该想的是:为什么明知道危险,还有人要往里面钻?
是“网红滤镜”的魔力?朋友圈里的“望郎归”,是晚霞裹着海浪,是岩石刻着岁月,没有汗流浃背的狼狈,没有找不到路的恐慌,更没有求救无门的绝望。是“征服欲”在作祟?总觉得“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”,却忘了自然从不会因为“勇敢”就网开一面。
我当过电视台编导,跑过户外事故的现场。最难受的不是看到遗体,是看到家属抱着手机哭——蔡磊的女友还留着他最后发的晚霞照,照片里的天空红得像血;魏某的女儿翻着父亲的登山包,里面还装着没吃完的面包;钟某军的妈妈攥着他的运动手表,屏幕上还停在“第三观景平台”的坐标。
深圳大鹏的海风还在吹,“望郎归”的日落还是那么美,可那些再也回不来的人,成了最痛的注脚。下次你再刷到“望郎归”的攻略,能不能先问自己一句:这片风景,真的值得用命换吗?
生命不是“打卡”的勋章,更不是“冒险”的赌注。所谓“敬畏自然”,从来不是一句口号——是看见“未开放区域”的牌子,就转身离开;是听见“危险”的提醒,就停下脚步;是记住:能平安回家的路,才是最“美”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