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周四(23日)布鲁塞尔欧盟峰会还没开场,一封联名信先把欧洲政坛的“改革焦虑”摆到了阳光下。德国默茨、法国总统马克龙、意大利梅洛尼牵头,拉上另外16个欧盟成员国的,一起给欧洲理事会科斯塔写了句话:“欧盟得变,而且是实质性的变。”
这封信的核心就俩字:松绑。他们要求欧盟立刻启动一轮“法规大扫除”——对所有欧盟层面的条例做系统性审查,把多余的、重叠的、拖企业后腿的规则全删掉。甚至把“进度表”都列好了:从2025年12月开始,欧盟委员会每次峰会前都得向各国汇报“删法规”的进展。“不是要削弱监管,是要让规则更管用。”信里的这句话,算是把“改革的底线”说透了。
为啥这19个国家要一起“逼”欧盟?看看企业的痛点就懂了。德国银行业协会负责人海纳·赫肯霍夫最近刚说了句大实话:“欧洲的监管就是个‘各国规则凑出来的大杂烩’,企业想做点事,得先翻遍十几个国家的法条,谁受得了?”他举了个例子:有个跨国企业想在欧洲开分公司,光搞定不同国家的金融监管规则就花了半年——最后干脆放弃了,“时间成本比利润还高”。
其实欧盟历来是“全球监管标杆”,从数据保护到环保标准,很多规则都是它定的。但这次连自己人都忍不住“拆台”,说明“规则过多”已经变成了“竞争力的包袱”。就像默茨说的:“我们要的不是‘更严的规则’,是‘更有效的规则’——如果企业因为规则太复杂而离开欧洲,那我们的‘监管优势’就成了‘劣势’。”
下周四的峰会,这封联名信肯定会被翻来覆去讨论。但对欧洲企业来说,更关心的是“之后怎么办”:那些压得人喘不过气的“多余规则”,到底什么时候能真的删掉?毕竟市场不等人——等得起政策讨论的时间,可等不起订单和机遇的流失。
欧洲这次罕见的“统一阵线”,能不能把“给欧盟减减负”从“口号”变成“行动”?答案可能要等峰会结束才知道,但至少有一点很清楚:当“规则制定者”开始反思“规则本身”,欧洲的经济或许真的要迎来一次“轻装上阵”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