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9日晚间,北大医药的一则公告打破了药企圈的平静——公司董事长、总裁徐晰人因涉嫌违法犯罪被刑事拘留,目前正配合相关部门调查。这一消息让这家有着近60年历史的老牌药企,再次走进公众视野。

“我们是近日接到有关部门通知的,”北大医药董秘办工作人员在回应记者时强调,“目前公司控制权没变化,董事会运作正常,生产、财务这些核心环节都没受影响。”早在10月25日,徐晰人就已通过书面授权,将董事长职责交给董事陈岳忠,总裁及法定代表人职责由常务副总裁余孟川代行,当时仅提“个人原因”,如今看来更像提前铺垫。

作为北大医药的实际控制人,徐晰人的“上位”之路颇受行业关注。这位1979年出生的浙江台州人,硕士毕业后先在渣打银行上海浦西支行做浙江业务,2006年创立新优势产业集团,此后布局投资、文化、机电等多个领域,目前控制着59家企业。2024年12月,他通过新优势国际以1元象征价收购方正商业管理持有的西南合成100%股权,同时支付3300万元受让23.92亿元债权,间接拿下北大医药22.22%股份,成为实控人。也是从那时起,北大医药启动“去北大化”,明确与北京大学无股权关系,拟逐步变更公司名称。

北大医药董事长徐晰人被刑事拘留

“徐总当时看中的是北大医药的上市平台和研发基础,”一位接近新优势集团的人士透露,“他想把医药作为集团的核心板块之一。”但谁也没想到,仅一年时间,这位“新掌舵人”就因个人问题“缺位”。

截至发稿,徐晰人被刑拘的具体原因尚未披露,其控制的新优势集团也未回应。但从息看,他旗下企业涉及领域广泛,此次事件或与非医药板块业务有关。而对于北大医药来说,更现实的挑战是如何在“一把手暂时不在”的情况下保持稳定——毕竟从“西南合成制药厂”(1965年建)到“北大医药”(1997年上市)再到“去北大化”,这家企业的控制权已经历多次更迭。

“公司治理结构是完善的,代行职责的都是跟着企业走了十几年的老人,”上述工作人员反复强调,“业务不会掉链子。”但市场仍有疑虑:实控人的个人问题会不会牵连公司?毕竟徐晰人通过新优势集团间接控制着北大医药的核心股权。

北大医药董事长徐晰人被刑事拘留

从“1元收购”到“刑拘公告”,北大医药的控制权故事,折射出民企在医药领域的布局与风险。这家老牌药企的既要看事件的后续进展,更要看其能否在“变与不变”中守住核心业务的根基。而徐晰人的结局,或许也会成为民企跨界布局的一个“警示案例”——当资本试图整合传统产业时,合规与稳健,永远是比速度更重要的事。